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5月城农商行系列调研报告:优质区域需求有韧性 聚焦疫后复苏是关键 坚定看好银行

2022-06-05| 发布者: 黄州资讯网|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本周我们集中交流了无锡银行、常熟银行、江阴银行、张家港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苏州银行等7家区域性银......

  本周我们集中交流了无锡银行、常熟银行、江阴银行、张家港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苏州银行等7 家区域性银行,结合央行披露的4 月金融数据,本篇报告将交流收获集中总结。

  一、行业视角:疫情冲击客观存在,但各银行有预案、有摸排、有底气,需要重视的是疫后需求复苏

  不可否认,疫情对信贷供需两端的负面扰动,这从4 月金融数据和微观银行调研来看都可验证。但切不可一概而论,不应忽视银行存量经营的韧性。

  1)4 月金融数据低于预期,信贷同比大幅少增是社融偏弱的核心。部分由于一定信贷需求提前至3 月释放(体现为3 月信贷同比大幅多增近5000 亿),但也反映在疫情多地散发、大宗商品价格上升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信贷投放景气度边际承压(体现为3、4 月合计信贷同比少增超4000 亿)。从结构上看,对公(体现为4 月新增企业贷款中票据贴现占比超80%)、零售(体现为住房、非房消费贷分别净减少消费、按揭均净减少605 亿、1044 亿)均较弱。多家银行反馈4 月新增信贷仍以对公为主,按揭、消费类贷款依然下滑,的确与4 月金融数据相互验证。

  2)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江浙地区优质银行的客群基本盘足够稳、客户需求的韧性也好于预期。一方面,7 家银行均未调整二季度乃至全年信贷投放计划,明确表示当前远未达到客户没需求、贷款没储备的地步。另一方面,客户经理拓客效率、企业提款意愿确实因疫情而阻滞,更多体现为信贷投放效率趋缓,但并未感受客户需求出现明显滑坡。加之开门红储备时间更早、项目更足,1-4 月同比仍然实现多增。

  现阶段需要聚焦的是,疫后需求的边际积极变化,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不排除会出现超预期反弹。一方面,尽管疫情零星散发,但江苏省内受疫情冲击相对有限,即便前期受影响较大的地区如苏州,自5 月5 日起也已经是全域低风险,餐饮业已恢复如常。苏州银行亦表示伴随苏州地区疫情实现清零,自5 月起将加快零售贷款投放,往年初既定的目标靠近。

  另一方面,优质区域中小企业的“求生欲”并未衰减。如无锡银行通过每周高频摸排,当前已有部分企业主动表态融资和授信需求以提前“囤货”;又如江阴银行反馈很多企业未雨绸缪,在3 月上海疫情初现时就早做准备,员工留守岗位,在厂里继续生产运营。参考2020 年疫情缓和后的需求修复,我们提示投资者要密切关注此轮疫情后实体需求的显著反弹,尤其是小微客群,彼时亦恰逢全年小微贷款投放的旺季,或存在超预期可能。

  资产质量继续保持稳健,今年各家银行早处置、早计提、早测试,重点把握底子干净、高拨备的优质银行:

  1)从各银行全面摸排情况来看,目前尚未发现规模性逾期和不良冒头。同时出于审慎性考虑,大多银行在一季度就前瞻性大幅增提拨备(如1Q22 江阴、无锡、苏州等银行拨备覆盖率环比提升超10pct)。

  2)对公、零售两端出现逾期实属正常,但银行也始终努力实现“事前管控”。对公端存在部分企业受疫情影响导致逾期,银行根据应延尽延要求进行合理展期,但期限不超过2 个月,且规模较小。对于原本资质较弱的企业,疫情只是加速器,银行在年初就提前做好风险排查,并早处置、早计提。零售端如信用卡等消费类贷款或多或少同样存在逾期,我们判断二季度不良生成或边际上行。但不可忽视优秀银行的背后,一样是更审慎的不良认定以及加大核销力度的前瞻性化解,如宁波银行一季度核销规模超过去年上半年,同时采取全量风险管控,若信用卡贷款出现逾期,其他同名下的抵押贷款即使尚未逾期也全部下迁不良),预计整体不良生成完全可控。

  3)主动提前压力测试,真正做到“心中有底”。多家银行为应对潜在风险已经在内部完成压力测试,如常熟银行反馈,当前疫情扰动对今年中报的业绩表现不会有明显影响,当前小微贷款不良率依然维持在0.8%左右。若疫情在6 月底前缓和,则不会对账面资产质量造成冲击;若延续到9 月末,则小微客户不良会有所波动,但幅度有限(从当前约0.8%上升至约1.2%)。根据我们3 月发布的资产质量专题报告中的静态测算,大部分银行可以承受连续五年高于2020 年的不良生成水平;若考虑拨备缓冲,则可承受的不良生成上限更高。在此轮周期大考下,底子干净、高拨备的优质银行更能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存款成本改善红利仍将释放,但部分银行仍需做好下调存款执行利率和稳存增存的权衡。今年存款基础好、赢在资产端的银行,息差回升拐点或早于同业:

  1)先减负再让利,降低存款产品执行利率、缓解银行负债成本压力有助于进一步理顺金融支持实体的底层逻辑。从调研反馈来看,除单纯考虑下调存款执行利率外,银行自身也需平衡好降成本和稳存增存之间的压力,也在观望同业动作。当前多家城农商行已对2 年期、3 年期存款产品利率普遍下调10bps,但也有银行仍相对谨慎。相对而言,经营好核心存款方是稳定负债成本的长久之计。

  2)同时,去年6 月存款自律定价机制改革对长久期存款成本改善的利好将在今年逐步释放,对负债成本改善效果将更为显著(根据各家银行长期向存款重定价结构测算,将提振息差约2bps)。

  3)我们判断,二季度贷款收益率仍有下行,贷款定价在金融支持实体、合理让利的定调下仍有下行压力(央行披露,1-4 月企业贷款利率为4.39%,同比下降25bps)。

  但同时也看到,当前无锡银行、常熟银行、张家港行等多家银行对小微客群的定价水平总体保持稳定。伴随后续疫情缓和、企业回归常态化经营,银行贷款议价能力亦将有所提升。维持我们“赢在资产端的银行息差表现更优”的判断,聚焦全力优化信贷结构的银行如无锡、南京等,随着后续小微、零售贷款恢复上量,或有力支撑资产端定价更好表现。

  二、个股跟踪

  1、无锡银行:聚焦转型“快跑年”对结构、息差的正向贡献。2022 年是无锡银行结构优化转型重点发力的一年。在自上而下体制机制改革和自下而上经营思路调整下,2022 年明确新增大额对公贷款仅占两成,有望逐季呈现结构向优、息差提振的战略成效。更务实(紧密跟踪需求、小微团队市场化激励不设限)+有底线(稳健风控不变、早提多提拨备、没有逾期规模性暴露)+有边际(仅0.73 倍22 年PB 有足够安全边际;定增或如期落地,转债顺时顺势推进有力支撑规模扩张),预计 2022-24 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3.0%、23.4%、23.6%(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和“小而美”首推组合。

  1)疫情之下不改全年贷款增量目标:疫情影响客观存在,但对于重点调优结构的下沉客群好于预期:三农部(户均1000 万以下)一季度及4 月贷款均同比多增;个金部个人经营贷同比多增;普惠部(户均50 万-200 万,事业部管理)仅是在4 月初、月末两周因疫情封控而影响了投放效率。当前不改变全年贷款投放计划,上半年可完成75%。

  2)高频走访摸排客户,两大普惠分中心及五个普惠专营支行均有进步成绩:普惠部高频摸排客户经营实况,客户需求并未减弱;三农部(户均千万以下对公)的部分企业已主动提出融资及授信需求。年初以来,新设的苏州、常州两个普惠分中心(归普惠部管理)人均产能提升符合预期,目标全年贡献10 亿增量;五个专营支行(归三农部管理)充分给足激励,疫情扰动的大环境依然成效显著。

  3)息差全年无需悲观:剔除贴现,一季度各项贷款定价同比均明显提升。目前普惠部定价高于全行约200bps,且中长期来看都将维持不变。存款成本已经步入下行通道,其背后是“重服务而不打价格战、全力加大短期存款考核”两大抓手的成效。

  4)资产质量向好趋势不变:疫情之下无明显暴露不良、无逾期大幅增加,全年不良率将稳中有降,利润释放综合平衡高拨备、资本需求、盈利趋势等多方因素,预计全年利润增速逐步往上。

  2、常熟银行:成熟的“常熟模式”已经历周期考验,需求无忧、静待疫情拐点。十余年深耕小微,行之有效的小微业务模式是“资产强、风险小”的核心支撑。一季报存贷款增长均超预期,量价齐升是营收亮眼的最大驱动。短期疫情扰动对小微贷款投放影响客观存在,但伴随疫情逐步缓和,信贷需求反弹可期,下半年更是小微贷款旺季。预计2022-24 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24.2%、24.6%、25.3%(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和“小而美”首推组合。

  1)疫情影响及信贷投放:从报表数据上看,预计疫情对中报营收、利润影响不大。

  但实际经营层面,疫情对客户经营以及客户经理拓客效率都有扰动。全年新增300 亿目标不变,目前来看按序时进度完成较好;但若考虑出表,增量少于去年同期,主要零售按揭、消费类下滑较为明显。但并不担心客户需求较强,一旦疫情恢复,判断投放必然反弹。

  2)定价及息差趋势:一季度息差季度环比收窄主因短期挑选一些比较好的涉政类项目投放,主要出于存款开门红后资产负债匹配,一旦恢复常态会再进行出表。目前产品定价没有调整,后续节奏上加大小微投放,息差会根据年初策略保持稳定。

  3)已前瞻性做好压力测试,资产质量整体可控:已对全行问题贷款及零售延期要求都进行摸排,其中对公、零售各约2 亿(占总贷款比重约0.2%)。资产质量经历十年周期考验,小微不良率没有超过1%。疫情下也做压力测试,如果6 月底前结束,对报表不会有影响;如果到9 月底还未结束,可能造成不良率上升,但幅度不会太大,约1.2%左右。

  3、江阴银行:基本面及估值双拐点之年。江阴银行作为首批农信社改制、同时也是首家A 股上市的优质农商行,过去由于表观资产质量指标相对偏弱,市场对其关注度相对偏低,对其近三年快速转型发展变革成效的认识亦明显滞后。目前江阴银行仅0.6 倍22 年PB,近三年较上市农商行同业平均折价超20%,这也反映市场对其存在明显预期差。1Q22 营收、利润增速均超20%,贷款同比增速14.6%且较前五年均值持续提速(2016-21 年CAGR 为11.7%),我们认为江阴银行已经进入新一轮扩张的快车道,建议关注银行边际变化的投资者重点把握。

  1)区域发展及普惠小微战略:① 2021 年开始江阴市政府提出“南征北战、东西互搏”,以及各个产业园区产能升级(淘汰亩均产能较低企业、引入高产能企业),江阴银行目标三年支持300 亿元(占1Q22 总贷款约30%),以对公为主,但重点将是拓展客户上下游。② 去年普惠类增量占比超过80%,远高于预定目标,平均定价6.5%以上,今年计划增量占比至少2/3 以上。去年将100 多人转岗到客户经理,目前普惠小微团队共300 多人,今年还将继续加大支持力度。

  2)疫情短期影响有限,需求存在反弹希望:4 月以来,贷款增长达到年初制定的节奏和规划(计划今年信贷增速不低于14%),暂不调整全年计划。疫情之下,江阴市政府及时采取行动,未形成扩散之势。当前行内全面摸排需求,很多企业在上海疫情暴露时就已提前准备,员工留守岗位。参考2020 年疫情期间,5、6 月企业需求明显恢复;当下疫情短期虽然仍有影响,但后续有反弹希望。

  3)结构优化将是稳定价、提息差的核心抓手:一季度各项贷款执行利率均呈现下降趋势,但受益结构调整,整体收益率小幅上行,今年资产收益率有望提升6bps 左右。

  同时一季度存款成本同环比降幅均超10bps,主要受益于对高成本、长期限存款严格限额管控,结构优化下息差展望保持谨慎乐观。

  4)资产质量拐点明确:过去不良较高主因当地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快速跨行业投资出现一定风险。但政府积极引导回归主业,同时主动充分暴露风险、并加大清收处置力度。1Q22 不良率季度环比大幅下降33bps 至0.99%(若将历史各期不良认定标准统一至2021 年末,已较2017 年高点下降超2.1pct),拨备覆盖率提升超126pct至450%以上,单季度提升幅度为上市银行最大;关注率低至0.51%(两年前为2.62%),已位居行业第一梯队。疫情扰动整体摸排来看影响有限,同时一季度前瞻性加大拨备计提力度,对下阶段资产质量更有底气。

  4、张家港行:疫情影响有限,关注两小战略“向信用”对息差的提振作用。自2017 年明确“两小”战略以来,张家港行两小贷款占比已近40%。1Q22 贷款增速超20%、单季信贷增量创新高,但一般对公及零售信贷投放均同比少增,测算息差亦同比回落14bps.随着苏州地区已实现全域低风险以及小微需求旺季的到来,叠加小微投放进一步“向信用”,有望迎来量价回升。

  预计2022-24 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5.4%、22.8%、23.4%(维持盈利预测),当前股价对应0.8 倍22 年PB,维持“买入”评级。

  1)关于两小战略及疫情影响:① 大行对抵押类客户竞争明显,但对信保类竞争较少。

  一季度小微事业部信用类占比提升2pct,新增中信用类占比超80%。② 今年新增投放目标与去年持平,其中两小占比70%,将重点加大苏锡通等异地重点区域资源支持力度,包括人员扩编以及定价支持。③ 目前苏州已全域低风险,感受到消费者需求有明显恢复,叠加小微投放下半年迎来旺季,对后续整体“报复性”反弹持乐观态度。

  2)资产结构优化有望带动息差保持稳定、小幅拐点向上:两小贷款中,一季度小企业利率受益信用类占比上升环比提升约7bps,小微利率边际有所下行但降幅收敛。

  负债成本仍处于改善通道,叠加资产结构优化,驱动息差环比改善。

  3)疫情对风险扰动有限,拨备覆盖率有望高位稳定:张家港市受疫情扰动有限,摸排客户经营受影响均不超过1 个月,4 月不良率较年初仍基本持平。对部分小客户应延尽延但亦充分计提拨备,后续拨备覆盖率或维持平稳。

  5、南京银行:疫情影响较小,网点扩张催化战略提速。南京银行计划到2023 年网点数突破300家,较2020 年末新增100 家。1Q22 已新设的15 家网点贷款增量超210 亿、存款增量超160亿,占全行新增分别达25%和11%;同时预计大部分网点将于今年新增设立。重点关注渠道铺设对于交易银行及大零售两大战略的加持。预计2022-24 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23.2%、23.4%、23.8%(维持盈利预测),当前股价对应0.92 倍22 年PB,维持“买入”评级。

  1)新设网点成效突出,网点铺设快速推进:去年已设置15 家网点贡献突出,今年预计还将开设45-50 家网点,一季度已有3 家正式开业、并有17 家已取得审批。今年计划新增2000 人以满足新设网点需要,并加大零售和小微业务服务。

  2)疫情影响有限,零售上量有望驱动定价回升:受疫情影响较大主要为上海分行和苏州分行,但体量占比较小(上海分行贷款占比约6%)、叠加分行开门红已较好完成,影响有限。1-4 月信贷同比明显多增,但结构上以对公为主;贷款利率环比小幅下降,但4 月以来处于企稳状态。后续随着小微、零售发力,息差有望在相对稳定基础上小幅走阔。

  3)全行充分摸排风险,资产质量整体可控:① 上海疫情以来对全行资产质量进行摸排,受益企业运行和经济韧性较好,没有造成不良或需要采取特别措施的企业。② 零售端网络贷款不良有所上行但已做好充分风控措施;自营消费贷“你好e 贷”始终以公务员、白领等优质客户为主、消费金融多年采取自主风控+法巴系统,不良率稳定1.2%左右。③ 经营贷不良小幅波动,主因过去以分散的小微个体工商户为主,风险承受能力偏弱,去年下半年开始做战略调整(根据商圈进行批量获客,或根据集团、政府类签订协议服务上下游),风险控制已更为有效。

  6、苏州银行:二季度或为息差低点,关注事业部2.0 改革及组织架构调整对新一轮成长周期的赋能。苏州银行在2021 年开启市场化改革,以“减负、赋能”为核心开启事业部制2.0 改革,并已成为省内最彻底的薪酬市场化银行。三年战略发展规划以“苏州市区主流银行、苏南苏中特色银行”为目标,重点关注管理赋能对营收、盈利提升的提振。预计2022-24 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21.5%、22.3%、22.5%(原预测16.6%、17.3%、18.1%,下调信用成本),当前股价对应0.61 倍22 年PB,维持“买入”评级。

  1)关注事业部改革及组织架构调整成效:事业部1.0 版本打破分支行架构,但对公私联动效率有影响,2.0 版本提出“总行管总”(总行管战略、考核、风控)、“总部组建”(各总部根据总行战略制定策略)、“区域主战”(各区域根据总行要求和总部战略执行),同时将统计等事务性工作拿回总行,让前台专心业务提升效率。此外,已在各岗位设定专业序列,形成明确发展和岗位上升通道提升员工积极性(过去只有风险、科技条线设定专业序列)。同时,目前高管团队已完成全部不限薪,有望带动经营效益再提升。

  2)二季度息差或为阶段性低位,疫情改善后加快零售投放力度,息差有望保持稳定:

  1-4 月信贷投放优于去年,且4 月当月同比基本持平。LPR 下降传导后,3 月贷款定价已环比企稳,同时已将2 年期各项存款执行利率下调10bps,带动二季度综合成本下降8bps 左右。但由于推出50 亿元抗疫贷款(利率低于一般贷款100bps),虽然将申请再贷款工具支持,但由于再贷款工具到账有时滞,短期造成息差压力。目前苏州已全域低风险,苏州银行也已加快零售投放力度,包括部分前期无法线下办理的按揭滞后到5 月集中办理,后续息差有望保持稳定。

  3)风险均充分暴露,资产质量有望保持平稳:疫情影响中对延本付息、按揭延后还款等需求合理进行支持,但走访摸排反馈占比很小,风险整体可控。其他资产已将所有风险充分暴露(逾期不良剪刀差为负的基础上,1Q22 不良率环比下降12bps 至0.99%)、并充足计提拨备(1Q22 拨备覆盖率超460%,环比提升超40cpt),资产质量预计保持稳定。

  7、宁波银行:精修内功是巩固标杆银行领先地位的核心。独特且市场化的体制机制是成就宁波银行高成长属性的核心。规模快速增长同时跟前瞻、审慎地早提、多提拨备,为可持续的业绩增长蓄能;全员营销快速发力财富管理有望推动轻资本转型见效,实现三年不进行外源性股权融资的目标。预计2022-24 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23.5%、23.9%、24.3%(维持盈利预测),当前股价对应1.47 倍22 年PB,维持“买入”评级。

  1)大零售战略推进卓有成效:① 已在各个条线KPI 及模拟利润考核里考评AUM,目前成效较好。一季度AUM 已突破7 千亿大关,且除财富管理条线外,运营条线(柜台窗口)AUM 增加超2 百亿、公司板块AUM 增加超50 亿。② 华融消金股权交易完成后,将根据自身经营策略用好这一全国性牌照,赋能消费金融。

  2)疫情影响及息差趋势:① 一季度信贷投放开门红表现良好,主因前期储备较为充分;4 月以来受疫情影响需求有一定疲乏,但环比3 月没有很大变动。全年信贷投放计划不低于去年,各条线目标已于去年10 月下达,全年目标并未调整。② 一季度息差同比收窄,主因资产端受疫情反复扰动,以及宽松环境下市场利率下降影响,同时开门红存款增量较多(1Q22 新增存款超2400 亿、2021 全年新增仅约1200 亿)造成短期支出压力。③ 短期来看,贷款久期较短,受重定价影响相对明显;但一次性反映后,后续息差压力整体平稳。

  3)已提前加大拨备计提力度并施行全量风险管理:一季度尤其对个人贷款核销较多,主要由于经济不确定性较大,加上疫情反复,因此认定更谨慎。全量风险管控下,比如信用卡出现逾期,其他同名下的抵押贷款即使没有逾期,也都已下迁不良。

  投资分析意见:不过度放大疫情影响,重视疫后复苏、二季度宽信用政策发力下实体需求修复的弹性(尤其是小微企业,周转快、更灵活),当前银行板块已经凸显足够的估值安全边际,“宽信用—经济稳”阶段银行估值修复不会缺席,坚定看好银行。维持今年选股兼具“资产强+风险小”的核心观点不变,重申两条主线:1)区域性“小而美”,首推农商行中无锡银行(0.73倍22 年PB,安全边际凸显,结构优化空间更大、资本补充迫切)、常熟银行(0.99 倍22 年PB,小微标杆银行),城商行中南京银行(0.92 倍22 年PB)、宁波银行(1.47 倍22 年PB);2)当前超跌的优质赛道股继续重点推荐,首推兴业银行(0.61 倍22 年PB,安全边际尤为凸显,资产结构已发生质变),包括招商银行(估值已从22 年1.66 倍PB 高位回落至1.16 倍)、平安银行(估值低至0.78 倍22 年PB,持续破净)。

  风险提示:国内疫情持续时间超预期、防疫政策不断升级;稳增长政策成效低于预期,宏观经济出现大幅下滑;房地产、城投平台、消费类贷款等不良风险暴露。

(文章来源: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

文章来源: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
谈风水 https://www.tanfengshui.com/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黄州资讯网 X3.2  © 2015-2020 黄州资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