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每个中国人的身上都有一个神秘的机关。 只要打开它,就会产生心跳加速、双手颤抖、热血沸腾等一系列神奇的生理变化。 但这机关轻易不会启动,除非有人掌握了唯一的通关密码。 那就是在你耳边轻轻说出两个字——数,学。 是的,没有一个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国人能够拒绝数学。 无论当年成绩好坏、学文学理,都注定要跟这个代表人类终极智慧的伟大学科一辈子纠缠不休。(没有看不起其他学科的意思) 这种羁绊有时表现为毕业多年后一场噩梦,英国人会梦到女巫,美国人会梦到野兽。 中国学生会梦到铃响时,数学卷子还有两道大题没做完。 但有时又会表现为一种情不自禁: 在每个数学公式的前方驻足,苦思它们的解法,眼神缱绻得仿佛在抚摸爱人的脸庞。 最近有部穿越剧叫《天才基本法》。 男女主回到过去,主要任务是要加入奥数训练营。 我一听设定就不禁拍案叫绝, 美国小伙穿越是为了拯救世界,法国文青穿越是为了追求浪漫。 只有我们中国学生,穿越千个万个时间线,只为学数学。 这很合理。 只有周杰伦穿越是为了艺术。 但离谱的是,很多观众本来是冲着热血故事和甜甜爱情去看剧的。 却在两集后纷纷加入了主角们的做题阵营。 屏幕上每出现一道题,就有无数人按下暂停键,然后从落灰的书架上抽出一叠 草稿纸开始计算。 @伊荟萱 并第一时间在弹幕中给出正确答案——如果他们还算得出来的话。 实在不能怪观众,这是刻在DNA里的条件反射。 还记得当年在大学宿舍里看跑男,有个闯关环节需要回答一道快速计算题。 看着明星们面面相觑的尴尬,我 回头正要跟室友吐槽他们的运算能力; 却发现室友已然双眼放光地喊出了答案: “C!这道题选C!” “世界上的每一道数学题都需要答案,就像每一株植物都需要太阳。” 更何况《天才基本法》的后期老师,还用特效把题目都打在了屏幕上。 没必要,咱们真没必要。 为了保护观众们脆弱的心灵,这边建议剧组最好连卷面镜头也别给。 中国学生是人工智能的证据找到了。 只需一道数学题,自认废物的年轻人就能瞬间变成冷酷的计算机器。 周末开心地在手机上刷猫刷狗,突然发现背景中一张数学试卷晃眼而过。 “猫猫的确很可爱,但——这个方程组到底该用 代入法还是十字交叉法 呢?” @THE FOX 听脱口秀演员吐槽“钻石房”: “我这个房子有四个东南角,却全是锐角。 上厕所的时候,需要把 自己跟墙摆成一个同位角 。” 段子很好笑,不过这辅助线到底应该画哪儿啊? 当代年轻人的生存法则:工作第一,生活第二。 但在数学面前,以上两者都得靠边站。 之前有道求阴影面积的题,我的一位男性友人放下手中正事,花了全天时间去试图攻克,未果。 他当时的沮丧表情,仿佛发现自己永远失去了青春。 有人甚至已经为人父母多年,依然按捺不住内心的数学之魂。 上班可以摸鱼,但对待中学生练习册上的空间几何问题,一定要态度认真、分析细致。 搜肠刮肚地回忆当年让自己昏昏欲睡的原理和公式,再最简洁易懂的语言厘清解题关键。 才能凸显身为过来人的privilege。 @SepwasAbiii 这一波遭罪的主要是中小学生。 因为不仅卷子被爸妈做完了,就连暑假练习册都被做完了。 不过小朋友也别高兴的太早。 根据经验,身为40岁中年男人的你爸,数学水平多半还不如刚上初中的你。 是的,每个对数学虐恋情深的人,都会在某一刻遭到突如其来的打击。 因为一个人的解题能力,通常会伴随毕业年头的增加呈逐渐递减趋势。 曾经有人说数学是最长情的学科:“爱人会抛弃你,兄弟会离开你,但是数学不会,数学不会就是不会。” 我呸,这明明是世上少有的学了之后还会丢失的技能。 如果用武学秘籍打比方,我愿将数学称为太极拳。 对大部分人来说,从走出高中大门的那一刻开始,就在经历不断的遗忘和失去。 但又像一个永远追不到的恋人,始终站在不远处对你魅惑一笑。 “看了剧我觉得数学真美好,拿起笔一算觉得还是不行。” 普通人被数学打击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 一开始,你以为自己只是忘记了一个公式、一个定理。 “什么是含参不等式?排列组合公式里的感叹号代表什么?” 尽管身旁的五年级小侄子已经 开始露出怀疑的神色 , 但此时你还坚信只要掏出手机查一查,立刻就能挽回身为长辈的尊严。 可当发现搞懂公式后,题目依然不会解。 你的内心开始变得焦躁起来。 除了挫败感,还带着几分难以置信: “怎么会这样?这明明是我当年必拿分的题。” 更痛苦的是明明记得这部分内容有个易错的知识点,但却完全想不起正确的答案。 那种感觉就像找不到钥匙时,你能准确地说出上一次看到它的排列方式和朝向,可就是不记得放在哪儿了。 数学之神,为什么要如此折磨渺小的我? 最后,你不得不低头承认—— 岁月带走的不只是头发,还有那颗曾在知识的海洋里浸润许久的大脑。 如果身边有个参照系的话,可能还会加快这个认知进程。 噢,我指的是今年刚上初二,但每次数学都能考110分以上的学霸表妹。 表妹画辅助线,干脆利落。 我画辅助线,恨不得把能连上的点都连上。 表妹解方程,胸有成竹。 我解方程,写了个“解”后就陷入呆滞。 “人家写上答案的时候,我才想明白她在一开始说的两条线段为什么相等。” “后边大题都做一半了, 我实在忍不住问了草稿纸上那个x设的到底是谁。 ” 是的,对于一个坚强的成年人来说,做不出数学题并不会让我们破防—— 除非连答案都看不懂。 在经历了一系列打击之后,大多数人开始坦然接受自己的数学能力终将退化殆尽的事实。 但总有人天生要强。 比如编辑部当年高考数学考了147分的穆铁柱,在面对一道难住全部门的数学题时,勇敢地接过了重担。 只可惜一通操作猛如虎,最后答案很离谱。 如果用小学应用题来打比方,那么离谱程度大致可以概括为: “公交车一共经过4.22站,原价300元的衬衫折后价格为6800元,养老院里一共住了五个老头和半个老太太。”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她至少踏踏实实地算了,没有用什么歪门邪道—— “请在4个0之间添加符号使等式成立。” “没问题,请问可以用到≠吗?” 即便如此,人们身体里属于数学的那部分依然在蠢蠢欲动。 既然难题做不出,那么就在 小学生的题目 上卷起来。 不信你看每次能在网上引发解题热情的数学题,大多离不开下面这四大金刚: 喜欢一边放水一边加水的水池管理员、匀速行驶不怕晚点的司机、喜欢把鸡和兔放在一起养的养殖场叔叔; 以及买东西记不住价格,却能记得它们的倍数和差的马虎妈妈。 哪个难度都没超过小学六年级。 成年人的好胜心,却在这一刻得到了充分的释放。 我甚至开始怀疑,小学数学题的发明是外星人想要分裂人类的阴谋。 一道数学题,可以让恩爱的情侣反目。 可以让和睦的同事开始争吵。 也可以撕毁亲人之间的温情面纱。 试问,谁还没有在暑假回家时,自信满满地给刚上小学的表弟讲过题? 这时一定会窜出跟你差不多年龄的表哥/堂姐,斩钉截铁地质疑你的解决方法。 一道普普通通的应用题,最后变成了两个成年人之间的战争。 只有原本苦于暑假作业做不完的表弟,坐在旁边露出“得逞”的微笑。 @小燃视频 但小学生也不总是绝对的胜者。 尤其是当双方的水平差距过于悬殊的时候,失败的却有可能是更强的一方。 小小年纪,背负了太多。 这恰恰也是数学的魅力:不到最后一刻,你永远不知道结果是什么。(bushi 我时常会思考,为什么我们总是会跟数学相爱相杀? 很多人走出学校大门时,都曾为再也不用学它而高兴。 “没有数学的每一天,空气都是新鲜的。” “我就不信,这门学科以后除了买菜还有哪里用得到。” 但就像分手一周时才最难受,我们又很快变成了跟数学纠缠不休的渣男渣女。 就连看到中学生抱怨作业太难,都忍不住要跟一句: 或许是因为学生时代为它付出了太多的精力。 就算当年的水平只有60分,如今也难以接受自己已经变成10分的事实。 又或许是潜意识里会把数学好跟智商高绑定。 于是每一道数学题都是一场大型智商筛选,有人至今都无法抵御数学成绩好的男生。 当然,也有可能单纯就是刻在骨子里的一种冲动。 毕竟网友早就已经翻出了清朝人就在学习微积分的证 据。 但我还是觉得下面这位朋友说的最对—— 数学真是能让人觉得永远年轻啊! “虽然我已经工作十年了,但做数学题的时候还是能立即回到小学那种不会做的无措中。 和很多年前一个放学以后的下午,面对卷子时候的心情如出一辙。” 看来就算等到七八十岁,你我还是会为一道数学题而激动不已。 “扶我起来!这道题我会!” 拉卡拉pos机是正规的吗 https://www.xlakala.com/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