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代儲推薦 导读 以后,这份阴性报告还能100%可信吗? 来源:医脉通 作者:亦一 本文为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鲁迅曾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联系到疫情,亦是如此。 新冠肆虐,对深受其害的人民群众而言是不可言喻的“悲”,而对于某些被资本裹挟的核检机构而言是按捺不住的“欢”。 这也并非污蔑难听之话,毕竟放眼望去,哪个资本出场是为了无私奉献? 反观现实,或许“清不了零的北京疫情”和“频频造假的核检机构”会给大家带来些许启发。 清不了零的北京疫情和频频造假的核检机构 据北京卫健委消息,5月30日,北京新增16例本土确诊病例和2例无症状感染者。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50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刘晓峰介绍,4月22日至5月30日15时,本市累计报告1752例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涉及15个区和经开区。 历时一个多月,北京还在“动态清零”中“挣扎”,这与之前几次“快、准、狠”的画风确实有所不同。当然,这并不排除奥密克戎本身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隐匿性强等特点导致了此次抗疫战线延长。但不可否认的是,接二连三的核酸检测机构“造假”事件也给此次抗疫带来了不可预估的阻力。 众所周知,核酸检测是发现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关键技术手段,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出现纰漏,那为此“买单”的是整个环节的白白浪费以及后续难以预估的灾难。 我们先来看看这些核酸检测机构是如何“造假”的: 1.北京朴石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 据报道,5月14日,监督员发现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的北京朴石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原始检测数据明显少于样本检测数量。 5月20日,据北京市房山区政府网站消息,因原始检测数据明显少于样本检测数量,北京朴石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被房山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图源:网页截图 此外,市场监管部门已立案查处。根据卫健部门移送的案件线索,公安机关以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立案侦查,对实验室实际控制人周某某(男,38岁)、法定代表人武某某(男,37岁)等6人,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工作中。 2.北京金准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 5月27日下午,北京市召开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第347场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潘绪宏介绍,北京警方在工作中发现,“北京金准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在核酸检测过程中存在涉嫌违法犯罪的情况。 经查,自今年4月25日以来,该公司为牟取非法经济利益,违规对多管样本进行混管检测。 5月31日,从信用中国网站获悉,北京金准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被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当前,该公司已被立案侦查,法定代表人王某某(男,43岁)等17人,被海淀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图源:网页截图 3.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 5月28日,市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对阳性病例既往阴性检测结果的样本溯源检查,通过视频检查和查看PCR仪上的扩增记录发现,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溯源记录不完整,记录规则不清晰,不能提供原始标本流转单和扩增板原始纸质记录,部分时间点扩增文件记录与实验室自述检测数量不符,违规对多管样本进行混管检测。 在固化证据的基础上,市卫生健康委立即对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进行了严肃处理,勒令其立即停止执业,启动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程序。目前,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张某某(男,52岁)等8人已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图源:见水印 在这些核酸检测机构造假的背后,监管部门的某些人充当起了“保护伞: 5月27日,据“清风北京”通报,房山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杨大庆、医政科科长晋长皓、医政科三级主任科员邢曼,因在对北京朴石医学检验实验室监督管理过程中,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房山区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图源:网页截图 再总结下上述造假手段,无非是以下两种: 1.从原始数据上减少检测量 比如5000管样本,检测3000管,剩下的2000管不检直接报阴性。表现出来的就是“原始检测数据明显少于样本检测数量”。 2.人为再加工减少检测量 比如原来每管的样本吸取10微升加到一个待测孔里,而现在是从每管里面吸取3.3微升,即共吸取三管加到一个待测孔。表现出来的就是“多管样本进行混管检测”。 这两个手段对于核酸检测机构而言是省时省力的,可是对于整个防疫大局而言是破坏性的: 1.不检直接报阴性,谁知道会出现多少“假阴性”? 2.“混上加混”的做法使得原本弱阳性的标本,由于病毒载量减少了三分之一,可能检测不出来,从而又放过了多少“真阳性”? 这样做的直接影响就是:影响了检测结果准确性,导致对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发现和管控不及时,造成疫情进一步传播风险。 这可能也是近期北京疫情“绵延不绝”的原因之一。 另外,当大家赖以信任的权威出现如此丑闻时,轰然倒塌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形象,还有大家那份把“阴性结果”奉为圭臬的执念。 以后,这份阴性报告还能100%可信吗? 大疫当前,他们为何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被疫情“攻占”的这三年里,大家对于名利的追求从未停止。 就好比上文中提到的这三家“知法犯法”的核酸检测机构,一场疫情给他们带来了泼天的富贵,但他们并不知足—— 近日,华创证券宏观研究团队在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成本估算时称,结合检测量和单价变化,测算疫情至今核酸费用约3000亿元,其中今年前4个月已花近1500亿元。 在这个巨大的蛋糕面前,他们又分到多少呢? 以最近出事的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为例来分析一下: 天眼查信息显示,“中同蓝博”成立于2007年。其母公司是2018年登陆港交所主板的中国同辐。注册资本约1.03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医学检验科医疗服务、病理诊断医疗服务、销售医疗器械等。 中国同辐属于核医药行业。该公司表示,它是国内最大的显像诊断及治疗用放射性药品、尿素呼气试验药盒及测试仪、以及放射免疫分析药盒制造商。 中国同辐2021年年报称,2021年该公司的经济效益实现快速增长,创历史最好水平。资料显示,该公司去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51.44亿元,同比增长20.3%;旗下独立医学检验实验室服务实现收入人民币2.28亿元,同比增长77.0%,占公司总营收的4.4%。 从数据上来看,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中国同辐的医学检验服务受益于核酸检测需求的增长。 可越是在巨大的利润面前,人们越是容易眼红心黑。 《资本论》中有一段很著名的话:当利润达到10%时,便有人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有人敢于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100%时,他们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而当利润达到300%时,甚至连上绞刑架都毫不畏惧。 而当他们根本不检,或者是多管混检的话,这个利润又将达到一个怎样的高度? 另外,报出去的“假阴性”造成了疫情进一步传播,后续订单又能带来多少利润? 循环往复!环环相扣! 不敢想象啊! 在这里,我想起了网友曾说的一句话:如果把下雨的权利,交给了卖雨伞的人,那么这场雨还会停吗? 答案是肯定不会停的。 因为商家卖伞是为了赚钱,而不是为了给你送去那一伞晴空。 相对应的,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承接核酸检测工作,它也要赚钱。毕竟指望着资本自觉为人民做事,自觉担起社会责任是非常不切实际的。 那这个问题无解吗? 其实也并非如此。 当一个行业出现了问题,除了被名利引诱之外,它们可能存在自己的困境—— 核酸检测行业的“困境” 在之前的通报中,有八个字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节约成本、加赶进度。 看着像是随便捏造的说辞,但其实饱含深意: 1.为何要节约成本? 5月25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发布《关于进一步降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价格的通知》。通知指出,各省份要将单人单检降至不高于每人份16元;多人混检统一降至不高于每人份5元。实行检测价格和试剂价格分开计价收费的省份,要按照不高于上述水平设置封顶标准。 疫情之初,单人单检的定价是200元,之后一路180元、80元、60元……逐渐降下来。再看现如今的价格,企业利润明显被压缩。 因此,在这种“薄利”的情况下,有些企业可能就忍不住动起了歪心思。于是在成本与质量的博弈中,他们选择了节约成本,从而就牺牲了质量。 可惜他们目光短浅了——如今就算是在利润被压缩的情况下,他们也是可以赚钱的。 现在与之前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常态化核酸检测阶段,核酸检测量足够大。因此就算利润率是在下降,但在超大的市场规模下,企业利润总额还是很大。 所以,在任何年代,踏实肯干才是致富的硬道理。 2.为何要加赶进度? 在地方筛查中,要求6小时出结果是常态。 而对于阳性结果。不论真假阳性,按照《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手册》等相关规定,实验室要对每一个异常结果“采用另外一到两种更为灵敏且扩增不同区域的核酸检测试剂对原始标本进行复核检测”。除此之外,也有疾控部门会对阳性结果再进行一轮确认。 那么,这在6个小时之内可以完成吗? 有第三方机构负责人指出:“这个时间根本来不及复核”。 另外在常态化核酸检测阶段,医院慢慢回归医疗,更多的检测任务落在了第三方核检机构的身上,他们也变得“手忙脚乱”: 八点健闻提到,思路迪诊断的孟令卓博士在近期的一次分享会中透露,质控理论非常经典、清晰,但难在执行,大筛期间,采样管等耗材质量、仪器和试剂的配套、仪器校准都无法控制,“24小时连轴转的实验室,很难保证环境清洁......很多检验人员连续作战,晚上只能在实验室休息,这一系列的问题是因为检测规模巨大,原来不是问题的问题也被凸显出来了”。 因此,在时间不够亦或是人手不够的情况下,他们选择了“走捷径”。 当然,这可以成为分析问题的原因,但不能成为辩驳的理由,因为任何行业或个人都不该以损害国家及他人的利益来换取自己的利益。因此想以此发国难财的人,我劝你退!退!退! 图源:网络 不过,这波分析可以给后续规范带来些许启发。 当前很多网友呼吁核酸检测行业国有化,那么在没实行之前呢,核酸检测行业还是要走走规范之路: 1.加强监管 5月29日北京卫健委发文称:我们将加大核酸检测机构规范化建设,对于违法执业的机构,要发现一起、惩治一起;对于执业行为不规范的机构,要逐一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要坚决退出;对于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法执业机构,要鼓励发展、扶优做强,保证核酸检测队伍稳定,能力高效,坚决守住质量安全底线。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加强核酸检测质量安全监管,聚焦采送检报全流程,开展驻场检查、联合督查、样本抽查,紧盯问题、严防隐患、跟踪问效,确保核酸检测质量安全,为常态化核酸检测打下坚实基础,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2.“量体裁衣”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第三方检测机构出问题,其实也存在时间不足与人力不足的情况。那么,之后分派核酸检测任务时,如果能够提前预估,综合考虑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承载量,从而做出“量体裁衣”的决定,这应该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证核检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 最后,我想说的是:当一个房间出现了三只耗子,那么这个房间还有没有其它耗子呢?我们等着吧,时间会给出答案…… 责编|亦一苏沐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